由桃花扇说开去

<评论:1699桃花扇演出>

如今有次盛景,可贺,可羡.看来国人真正的实现了"饱暖".

我上次进戏园子听昆曲是`83年的事情.那年纪念程艳秋的什么事情,我在平安里附近的一个戏园子听的.还不全是昆曲.只有余振飞带几个学生唱了一折.


再往前就是看<十五贯>了.娄阿鼠.

戏曲,需要观众,更需要高质量的观众.那就是玩票的.是那些既有闲又有钱的社会人士.就是所谓的"寄生虫"为票友.
徽班为什么不流浪了,有人养着谁愿意流浪,有大餐谁啃窝头.当寄生虫的寄生虫多舒服.

现在已经开始形成这个阶级了.
戏曲真是很有玩味的东西.什么超女小刚一毛凯歌都没法比.

–BG 10/26/06

<评论:思淫欲的悲观情绪>

别急,这事不能等创业的一代。要等败家的。也就是把和平演变的希

望寄托在新资的第二代第三代身上。现在也快了。思淫欲的事业是长期的,但是必然的。

戏曲,还是比电影电视的文化底蕴要深一些。几百年的沉淀,该淘汰的都淘汰得差不多了。剩下的都是有些生命力的。电影电视,太直观。不够回味。够淫荡,不够淫靡。这种意境不是饿着肚子找快餐的人能够欣赏的。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之下尤甚。

有闲,有钱,无聊。三大要素缺一不可。

官本位的提升有效但是有限。这里有钱。但是缺了另外两样。

陈云风光的时候评弹振兴过。
江青风光的时候京剧振兴过。
周恩来风光的时候昆曲振兴过。

但这些都不是"有闲"人,而且太"有聊"了。国家领导人就应该这样。戏曲可以是工具,不会是追求。如果国家领导人都像尼禄一样追求艺术,那国家也是够倒霉的。


10/28/06

<论述:如何思淫欲>
现代来说,其实很简单,说句很直白的话,就是"包养"。在"包养"之下追求精湛的艺术。不要被很多世俗的事情打搅。让他(她)干自己喜欢干的。当然,前提就是这个艺人对艺术真是有所追求。


这种事情在日本韩国还真不少见。最常见的就是日本的国粹"艺伎"。那种极致风韵,需要多年的培养。并不比从小进梨园戏班轻松。挂牌的艺伎,被包养的很多。富豪官宦的一掷千金之下,艺伎只要做到如何精致地表现女人最优美方方面面。这也是一种对"道’的追求。让艺伎穷困潦倒那是一种耻辱。

韩国女星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李英爱。漂亮不漂亮那是见仁见智,主观成分很多。但她的演技真是出色。面部表情之丰富,我真是没有找到第二个可比的。不同场景,不同的气氛,她的表情就是能表现得恰到好处。十足的"实力+偶像派"。这里的韩国女孩说,她也是被包的。我觉得这样也很好。所以她不用忙不迭的接戏拍戏,忙不迭地出绯闻,忙不迭地"上位",忙不迭地提高知名度,忙不迭地走向世界。作为演员,认认真真演几个自己喜欢的戏。表现自己的才能,提高提高自己的演技。多好。

说到演员,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演员还训练不训练脸部肌肉(就是对着镜子练那种)。我反正没有见到真正演的好的年轻演员。老电影里头,你还能看见表演艺术(就是赵丹白杨秦怡王丹凤之流)。

算一下,养一个五十人的戏班子二十年需要多少钱?一亿?两亿?这还假设整个二十年戏班是一个纯粹的零收入实体。

随便几栋豪宅就出来了。

10/28/06


<论述:为何昆曲靡靡>
昆曲里面有很重的江南丝竹的因素。适合于表现才子佳人。
从音律的角度来说比京剧丰富。能将人骨头听酥。

但这也是它的局限。戏曲里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用昆曲表现就欠缺很多


造成昆曲的曲目较窄。

京剧的覆盖面要广很多。京剧的中州湖广韵可以气吞山河,可以柔情蜜意。

10/30/06

<进一步论述如何思淫欲>

谈风月,接着谈风月。


> 现代来说,其实很简单,说句很直白的话,就是"包养"。

这一点,我国第三代核心作出了榜样。在三核心的包养下,如今我国的"第一二奶"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。促进我国的唱歌事业。超男超女,人五人六的,轰轰烈烈。不知下一代核心"关心"什么。说不定就是昆曲。一代核心能提携一个项目,也就不错了。政治人物毕竟有政治人物的局限性。

关于"第一XX"。前些天看了个老电影"My fellow American".里面的前总统落难,上厕所。边上站了个红脖子,认出丫了,然后伸脖子看丫老二。前总统说:嘿小子,俺这"第一老二"也是你看得的?

这世界上除了第一夫人,第一家庭,还有第一老二。



11/30/06

<论述思淫欲同NSF的不同>

其实还是有点不一样的。

还记得哪次申请加速器的时候(费米实验室?),国会听证时,议员问说:你们丫这劳什子对保卫祖国有什么作用?科学工头说:俺们这东西不能保卫祖国,但是我们这东西能使得咱们祖国值得保卫。


值得保卫的东西,就是百般无用,但是看起来很美。换句话说,就是’形而上’的东西。
科学在爱因斯坦时代已经不属于"形而上"了。造大炮弹的干活了。形而上要在在哲学范畴才行。

如今的科学家与政府之间的"包养"关系还是利益关系。所以科学家的勾当也属于"形而下"。

"包养"是一个通俗的说法。并不确切于票友寄生虫。上文所说的三要素,闲,钱,无聊。政府只占一样。国家领导人也只占一样。这就是钱。那叫什么来着,钱不是万能的。

例如比尔盖茨儿,他有钱,他也能可劲的花钱。但是他的本性决定了他化钱还是在济贫,提高卫生水平,免疫之类的事情。这种事很崇高,但太俗。这是他的经历和水平所决定的。他跳不出这个框框。如果这笔钱给它女儿,或女儿的女儿,在闲和无聊的强大动力下,保不准谁的思想境界突然比他高一大截来。也就没那么多忧国忧民,远大理想。人家就能全身心地热爱、琢磨些’形而上’的东西。可能是艺术,可能是哲学,也可能是对人类的思考,保不准又出一个佛祖。

形而上者不一定成一代宗师。
一代宗师一定是形而上的。

回到上一次露头留下的话题。
人文(Liberal Arts)就是让人学一些如何创造"值得保卫"的东西。而不仅仅是学着"保卫祖国"。

–BG 10/31/06

<再说明一下>
再通俗的说白一点。就是"傻"。

"包养"只是形式上的效果。

出包者,一定要具备"傻"的品质。

政府和比尔之流都太"精"了。

10/31/06

<论述思淫欲同发科学奖的不同>

向这些人敬礼。

但是还有点不一样。

发奖,按梨园的类比,这就像是办了一场堂会。给老太爷过生日。当然也能让哥们吃了个肚儿圆。但是下顿还没着落呢。


以上这段话里,包含了几个特性。1。目的性。2。缺乏寄生性

诺贝尔奖也是一样。这些奖的章程,总是有一个预定的目的。狭义一点就是用成功人士为榜样,让大家努力(对成功人士来说,算是锦上添花)。最广义的是个"促进人类文明"。不管多广义,总是有个限制。佛家为"有相"。

寄生虫式的包养是没有目的限制的,就是"我选择,我喜欢"(安踏运动鞋的广告)。我折腾,倾家荡产无怨无悔。无论这东西在世俗人眼中是多么荒谬。

如梅克夫人于柴可夫斯基,如路德维西于瓦格纳,如尼禄于。。他自己(鬼知道他为了什么)。如福贵于皮影戏。

另外,奖来奖去,如今纯粹形上的东西还真不多了。
从科学来讲,打开牛顿的<原理>或者<光学>。费话没有,开门就是
Definitions
Axioms
Propositions
这种形而上的牛B法,如今只能从Stephen Wolfram的著作中见到。
"我这是第一原理,万物从这里开始。"弄不好,你就认为这是跳大神的。
几何原本也是这样的结构。笛卡尔的方法论也是这么结构的。
科学已经是这样,更不用说纯粹的哲学。

太远了。
现实上说,假如邵逸夫或比尔盖茨真有什么东西自己喜欢,热衷,疯狂。比如化上一大笔钱养一个昆曲班子,或养一帮神汉。哪怕全世界人都说"你是个大傻B""你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,那么多人正在饿死""这家伙,玩戏子"。我认了。我自己的钱,你管的着吗?反正你又不能让我下台(政治人物就没有这个优势)。

假设都是多余的。他们做不到,他们太理性了,没有艺术热情,没有爱好。他们是创业的一代。如果他们有那样的资质,他们也就赚不到大钱了。在他们成了社会精英后。上面这些也是很没面子的事情。他们要注意社会影响。他们是一代人的典范。他们可以不喜欢科学,但是他们可以给科学家发奖。因为大家都说这是一件好事。

所以要等败家的一代。有感性,有热情,疯狂地爱你没商量。没有社会责任感,厌烦主流文化,厌烦这些面子上的事情。不需要赚钱,怎么折腾也饿不死。

–BG 11/01/06

<谈论昆曲牡丹亭>

我看过白先勇组织的演出牡丹亭(DVD)。8个半小时的。二十七折。也算是全本了。故事的连贯性已经很好了。我觉得很到位。很过瘾。


这种连台本戏,真是不容易。本子好,演员好,组织好。还要有财力的支持。

就说这本子,几百年前人家这想象力,搁现在都不落后。
就说杜丽娘发回阳间当孤魂之前,让判官查查一个姓梅的或姓柳的档案。判官查出来,柳梦梅中状元,婚配杜丽娘。这不就是Back to Future吗?

好剧本很少没有鬼怪的。到了戏剧里再不发挥超自然的力量,那也太唯物了。

就说这判官,心里正烦着呢。上面大宋跟金国打仗,人口锐减。阳间的人少了,需要的判官也就少了。有些判官要下岗分流了。判官收到一个枉死鬼,正要发下去。听了小妞稀奇古怪的故事,算了算了,阳间反正人少,把你发回去吧,孤魂野鬼充充数,也省得阳间人太少,阎王下岗判官。

几辈子以后,等政治色彩淡薄了之后,将来长征的故事成了戏剧的本子,一定也会加入超自然的力量。

–BG 11/01/06

<评论其他版本的牡丹亭>

"等咱有了钱",这"思淫欲"的事情还得要咱国内自己来搞。

国内尽管昆曲衰落了许多,但是基础还在,瞎弄一个想胡弄人也不容易。没吃过猪肉,还没见过猪跑?最起码,咱专业剧团演员齐整。至少能说得出吴语昆腔的人就足够多。


从前听过一下陈士争在美国弄得昆曲(录音)。那就是一个蒙老美的大杂烩。那水平,搁国内,草台都上不了。在这里居然进了林肯中心。我觉得,关键是没人才。白白糟蹋了汤老祖的本子。就我这业余都听出许许多多的洋相。1。京剧的味道太重。即使是很成熟的曲牌(昆曲的调调),让主角柳梦梅唱出来也是京剧味。我估计演员就是京剧出身的。配器配得也是太京剧话了。整那么多的小锸。锵锵锵增加热闹。2。对于不流行的曲牌,那更是乱搞。这里面有整段整段的评弹。有时候就是京韵大鼓的味道。混杂着还有梆子腔。"给点智商好不好",即使是没有听过的曲牌,如果有点基础,读读工尺谱,多少也能编出个大概。3。这里面有说山东话的,有四川话的,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,春香,居然是表的京白。听了一半,我就猜出了这个演出的运作方式了。先骗一笔钱,招呼一帮海外的艺人,这艺人里面有唱过川剧的,有唱过京剧的,有唱过梆子的,有唱过评弹得,有唱过大鼓的。。。。反正海外文艺工作者各种人才一捞一把。但是同一剧种的凑不齐。而且水平参差。作为导演,为了赶时间,控制成本,对艺术根本谈不上把关。你原来会唱什么,你上台就唱什么就行了。反正够热闹,鬼子就鼓掌。

"白牡丹"(白先勇的牡丹亭)策划得很精细。连台本戏难唱的地方就是那些生僻的曲牌。折子戏(如闹学,游园惊梦,拾画叫画)被人唱了很多次,没问题。但是本戏中间有很多折没有什么人唱过,或者流失了。很多调调要从工尺里面读出来,这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。需要很深的功力。一折一折连出来的戏,风格要保持一致性。连贯性。这一点一定要有人把关,导演,艺术指导,如果不行,最后策划人要拍板。本子定下来以后,人员,服装,舞台,灯光。。。一样一样都要关注到很细微。玩戏曲,就是追求的精细,表现抬手举足之间的风情。

据说白牡丹里面的两百多套服装都是手绣的。如今有些老绣娘已经过世了。这服装就是绝版了。据说这帮苏州小演员排戏排了整两年。。。。

除了追求古典之外,白牡丹的在舞台,和灯光上很现代(汤老祖时代没有追光灯,无法忠实古典)。我觉得很成功。

我不知道白牡丹的先期投入多少。估计少不了。不过白先勇这大腕能从美国台湾香港花差花差的圈钱。

白牡丹今年还在国内有几场巡回。最近的一次好像是在郑州。明年的时间还没排出来。

http://www.peonypavilion.org/

连演三天。所以,玩票要是"有闲人"才行。

–BG 11/03/06

<评论国内导演因为用春秋笔法而缺乏主题>

你去问问这些导演他们自己想要说的是什么。不用"春秋",估计他们也说不清楚。

古代戏曲,相信在历年中淘汰的也很多。传承下来的大凡都有一个核心价值。
戏曲的传播同时就是传播着核心价值。爱憎,忠奸分明尽管脸谱化(干脆就是脸谱),靠这简单的脸谱,核心价值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。

从前,中国的历史典故就是通过戏曲而平民化的。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史书。但是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有机会听上一两出戏,一两段书。文昭关,将相和,鸿门宴,群英会,长板坡,单刀会,华容道,罗成叫关,挑滑车,薛刚反唐,薛仁贵征东,八大锤,四郎探母,杨家将,打鱼杀家,二进宫,大红袍,铡美案。

比较现代历史剧和从前的戏曲,我发现,现代戏太注重帝王,而忽视将相。现代剧围绕着帝王的日常(性)生活展开,将相的角色一概是奴才。皇上最牛B,万事皇帝最英明,啥都明白着呢,其他人都是插科打诨的。你要不是皇上,你再折腾也没用。奴才嘛,还指望什么?

古代的戏曲,皇上很多时候是象征性的角色。这些将相们往往是自主(make difference)的人。从而有血有肉。而成为这些英雄的门槛并不高(而当皇上的门槛太高了)。小孩看完了一出戏,英雄气概油然而生。我将来就要如何如何。戏曲里的价值观也就慢慢的建立了。这里是有着独立人格的英雄。嫉恶如仇,忠君报国。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了事件的结果。神鬼都能感动得帮忙。

容格的理论说,英雄崇拜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潜意识。古代戏曲,建立了一代代人的英雄观。

没有英雄的时代,也是件很悲哀的事情。无论是和平时代还是战乱时代,你是要一个唱着"瓦岗寨"的人与你艰苦创业,前赴后继?还是要一个高唱着"超女"的?我觉得唱长征组歌的也不错。

11/04/06


<杂评论>

昆曲的萧条也和它的奢侈有关。
丝竹乐器的成本和排场可比几把胡琴要高多了。昆曲太贵族化。虽然好听,但是难养。


相比之下京剧更大众化。除了乐曲之外,唱腔也没有昆曲那么复杂。不是基于曲牌(如皂罗袍,山坡羊等等)。而是基于唱腔(也就西皮,二黄)。

武戏(帝王将相)还是京剧过瘾。文戏(才子佳人)昆曲好听。

八卦说,当年,昆曲破落,余振飞也只能用人家京剧堂会中间的垃圾时间唱两段谋生。有一次,堂会也请了程砚秋。程艳秋一眼就相中了余。当时,程的配戏小生老了,程想换小生,正愁找不到合适的。余振飞从此就转练京剧,开始大红大紫。昆曲在余振飞的"曲线救国"之下也发达了一把。这也就是为什么83年纪念程艳秋,余振飞拼了80岁的老骨头也上台唱一段。以报知遇之恩。

说到丝竹。当年钢琴协奏曲<黄河>也里用竹笛吹了一小段革命圣地陕北的调调,搁里头还挺好听的。管弦乐队里配一个吹竹笛的,而且就那几个音,从纯成本的角度来说,也是浪费。但是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,突出革命圣地,这就不算什么了。

11/07/06

<这条讨论线慢慢异化为高罗配相关的话题>



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戏曲:杂谈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