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扇随想

谈到戏曲,缺了一个如人总觉得谈不下去。而这个人如今的大名鼎鼎

却是在戏曲之外。
这个人就是<肉圃团>的作者–李渔。看来写黄书比些戏曲要容易出名得多。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D%8E%E6%B8%94

李渔对戏曲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同时代的洪升和孔尚任。他写了十来出戏剧(称内外八种,前后八种,计十六种)。除了写剧本之外,他自己还身体力行,带着一个戏曲班子闯荡江湖。换句话说,他自己就是班头。理论、实践都不含糊。多年的生活实践,他于六十岁写下了著名的<闲情偶记>。我觉得,这书虽特通俗易懂,但是道理却是及其的精辟。对生活的追求真是精致精致再精致。如果按照李笠翁描述的生活方式,放在今天也是超级小资的水平。有时候读下来,真是令人拍案叫绝。"这么简单,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?"
"看看,人家古代人这才是生活!"

李笠翁的时代,也是一个乱世。从万历到康熙,两朝四代。在这期间,对读书人的仕途也是一大打击。正是这样的仕途阻碍,才造就了一代戏曲奇人。看看那时的人的追求:讲美食,嗜茶酒,好女色,重情爱,蓄声伎,演戏曲,建园林,赏花草,读闲书,喜禅乐,精书法,谙绘画,重养生,乐山水。

书里头很多很实际的方法现在也很有用。比如摆设,花草,居家,养生。

书分词曲,演习,声容,居室,器玩,饮馔,种植,颐养八部

关于美女的部分在<声容>。

这书是李翁的一辈子亲自实践的总结。他选自己的妻妾姬婢,训练演员,选派角色,排练戏曲。吃喝玩乐,迷恋声色。

高罗配书中也提到李渔。但是高氏犯了一个错误。李翁并不是同女演员发生性关系,而是女演员本来就是他的家属们。这些家属成为演员有些是后期训练的(先妾后伎)。当然他"选材"也很有眼光。这一点在<声容>里有详细的记述。

李笠翁最破落的时候,必须要买掉几个自己的家属(演员)来维持戏班的运转。真是献身艺术,可歌可泣。

–BG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读书:随笔:闲情偶记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Leave a comment